FAA安全系统出错导致全美机场停飞,会阻碍美国航空业复苏吗?******
由于飞行安全系统故障,美国机场遭遇大面积停飞事故,给业务火热的美国航空业泼了一盆冷水。
当地时间11日上午,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因关键警报系统中断,下令美国国内航班停飞,持续时间约为两个小时。航班跟踪网站FlightAware数据显示,当日有1300多个美国国内往返航班被取消,约9500个航班被延误。
在美国,这种大范围禁飞所有航班的做法实属罕见,此前持续时间最长的先例还是2001年的“9·11”时期。这也并非美国航空业近期遭遇的首次重大意外事件,在两周前,恶劣天气曾引发过大规模航班中断,数以千计的航班延误或取消。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四大航空公司的股票开年后都大幅上涨,其中美国联合航空大涨28.22%,美国航空公司每股增加20.41%,达美航空上浮17.08%,美国西南航空也有10.34%的涨幅。
FAA屡次出错引发各方不满
事故发生后,美国白宫责令FAA调查事件原因,美国参议院交通委员会也计划审查系统中断背后的因素。当地时间11日晚间,FAA称,其初步调查追踪到故障是由一个损坏的数据库文件引发的,并在努力“进一步确定这一问题的原因”。FAA表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事故中发生过网络攻击。
这已经不是FAA的系统第一次出错。据外媒报道,上周,佛罗里达州因一个空中交通控制系统问题停飞,该州主要机场的航班被迫延误。2022年5月,美国杰克逊维尔空管中心的问题也给进出佛罗里达州的航班造成了麻烦。FAA事后表示,将增加该中心的人员配置。
旅游业研究公司ARG总裁哈特维尔德(Henry Harteveldt)表示:“我们似乎正经历着这些令人遗憾的、过于频繁的中断,我担心这种情况的累积效应,可能会让休闲旅行者决定减少飞行次数,也许只有在必要时才乘坐飞机。”
而这也可能会激化航空公司和FAA之间的矛盾。离境牌显示,原定于美东时间上午5点40分至6点10分之间离开美国纽约市肯尼迪机场的20个航班中,只有三个航班成功起飞。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在宣布所有航班“停飞”后,还要安抚受停飞影响的客户,称他们能免费退票。
“这次故障显然不是故意的,但我认为它会使航空公司和FAA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哈特维尔德说,“FAA经常非常迅速地威胁航空公司,如果他们(航空公司)不尽快有序地组织起来,就会被罚款。但航空公司却没有任何办法对FAA说,你使我们损失了许多钱,请对我们进行赔偿。”
美国旅游协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弗里曼(Geoff Freeman)也在一份声明中敦促称:“今天FAA的灾难性系统故障清楚地表明,美国的交通网络迫切需要重大升级。美国人应该有一个无缝和安全的端到端旅行体验。而我们国家的经济依赖于一个一流的航空旅行系统。我们呼吁联邦政策制定者现代化我们重要的航空旅行基础设施,以确保我们的系统能够安全和有效地满足需求。”
美国国内航空旅行驱动行业复苏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分析师赫伯特(Ken Herbert)在一份研报中称,美国国内航空旅行约占全球份额的25%,当前也仍是全球表现最好的国内市场,其2022年11月的交通量同比增长5%,与2019年11月的水平仅差约1%。
根据美国交通运输安全局(TSA)的数据,1月7日-9日,2023年通过机场安检的客流量已经连续三天超过2019年和2020年同期水平。
在此背景下,2022年末,美国一些航空公司对商业旅行需求的持续复苏表达了乐观的声音。达美航空首席执行官巴斯蒂安(Ed Bastian)称,在通货膨胀显著上升的情况下,消费者“优先考虑对自己和体验进行投资”,航空公司和更广泛的旅游业有望从这种青睐体验而非产品的趋势中受益。
达美航空预计在本周五(13日)发布第四季度财报。金融分析公司FactSet的分析师预计,达美航空的收益将同比增长505%,达到每股1.33美元。
不过,投资咨询公司BCA Research美国资产部门首席策略师唐克尔(Irene Tunkel)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航空公司一般受制于美国消费者支出,因为国内旅行是该行业复苏的引擎,国际和商务旅行则较为滞后。同时,随着通货膨胀仍未回到正常水平,航空公司的成本也急剧上升。
“即使是较富裕的美国人也开始感受到通货膨胀的刺痛,并对可自由支配的开支变得更加谨慎,这对未来的盈利能力不是好兆头。”她称,“更糟糕的是,该行业的固定成本很高,财务杠杆很高,这使得它对经济衰退特别敏感。密集的经济逆风和鹰派的货币政策将阻碍经济复苏。”
东西问丨莫毅明:中国数学研究如何借助国际交流飞速提升?******
中新社香港1月30日电 题:中国数学研究如何师夷长技飞速提升?
——专访香港数学家莫毅明
中新社记者 韩星童
1980年,莫毅明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期间,遇到了首批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他们一边汲取新知识用于推进自己的学术研究,一边将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介绍回国。莫毅明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推动国家数学发展的动力和梦想。
不久前,莫毅明获得2022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他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回溯自己的数学梦,也梳理中国数学如何从改革开放前的落后状态,师夷长技,奋起直追,取得丰硕成果。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可否谈谈您是如何踏上“数学之旅”?这一过程中,是否有对您影响深远的人?
莫毅明:我父亲对数学感兴趣,我很小的时候就希望做一些对中国有贡献、对中华文化以及文明有贡献的事情。我小时候资源很少,都是从图书馆借书回来看,或者看高我一级的姐姐的课本。那时候数学刚经历改革,从旧数学过渡到新数学,我恰好是在这个关口,我姐姐那一年还是念旧数学,我就开始念新数学,她的旧数学教材我就拿来念,是比较以解题为中心的,比如平面几何,我非常感兴趣,也非常着迷。我既学了非常有内容、比较古典的数学,也受到新数学几何集合论与数理学逻辑的影响。
我中学的那位老师水准应该是教大学的,他编写的教材用新数学的语言把旧数学的内容放进去,还把一些新数学里的基础数学内涵较早地讲给我们听,比如线性代数、概率论等。我离开香港的时候数学根底已经比较扎实了,范围比较宽,也比较深,所以到大学的时候马上就可以学习研究院的课程研究了。
中新社记者:您认为作为一个数学家,为何掌握不同学科的知识也如此重要?
莫毅明:在很多大学,学数学可以拿文学硕士,也可以拿理学硕士。其实,做数学需要有很多灵感和创造力。因此,有人把数学看成是在文科和理科的中间。
很多数学家都有别的能力,比如同时也是音乐家、画家等,而我就对文学很感兴趣。一个人如果对世界了解得比较宽,自然灵感来源就多了一些。
中新社记者:您如何理解数学之美?跟别的学科相比,它更吸引您的地方在哪里?
莫毅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到数学。”这是华罗庚的名言。数学的美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美,是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叙述一个真理,特殊的例子可以一个一个情况去解决,看通以后可以几句话就把很多的努力总结起来。它的美就在于简洁,而且要贯通。
在数学的世界里面,要解的问题总比能解答的人要多。所以,只要有人类,数学这个学科就会存在。这个追求过程无穷无尽,这也是吸引我的一个方面。
银河星空。吴德军 摄中新社记者:从宏观角度来看,您认为数学研究需要怎样的环境?香港和国家整体的数学水准,跟世界最高水准相比如何?
莫毅明:数学要发展,要有很多有动力和梦想的人。1980年,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那段时间遇到第一批中国留学生,他们非常有动力地去学新的东西,一方面是自己做研究,另一方面是把这些新的内容介绍回国,我也一早就参与了这个行动。当我在斯坦福大学写完博士论文后,第一个学术项目就是到中国科学院做了一个月的演讲,从学生的角度把一些比较新的东西介绍给他们,也是在那个场合,我开始认识一些后来的合作伙伴。
今天跟1980年比较,中国在数学领域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可以说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果,在某些数学领域达到了世界水准,人才也是辈出。我对中国数学的发展充满信心。
要让中国的数学水准提升得更快,研究的环境、交流的环境是重要的,需要有一个开放的环境,比如数学研究所举办研讨会或者数学会议,我们应该寻找更多机会跟国际上各方面优秀的人才分享彼此的研究灵感、成果,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或许可以找到新路径,我个人也得益于有这种机会。
2022年7月,第九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ICCM)在南京举行,莫毅明通过视频发言。泱波 摄中新社记者:您在香港和海外都拥有读书、执教的经验,您认为中西方在数学研究和相关人才培育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莫毅明:可以从大学学习中看出一些区别,中国可能比较重视每个领域的基础课程,这受到考试制度的影响。国外的考核方式灵活一点,我也吸收了这些经验并尝试在香港大学的教学设计中实践出来。举个例子,研究生水准的课程,除了让他们去做一些习题,我还会利用口试形式。
在做研究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有能力提出问题,也能够对别人提的问题作出比较迅速的反应。做研究往往是别人没有做过的问题,所以需要在别人的知识的基础上构思一些新的想法去做新的题目。说一百句别人知道的话,比不上说一句别人没有说过的话。现在中国教育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有表达自己的机会,我个人试图让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过程中,找到新的方向或者解决问题。
中国的数学文化很着重解题,解题是很重要的,但要创造新的方向是要综合各个方面或者有崭新的想法。这种能力应该是通过别的途径获得的,跟有经验的合作者交流是很重要的,我非常鼓励国际上的合作。
中新社记者:您于2022年10月当选香港科学院副院长,也是香港第五位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的科学家,您对未来加强香港和内地的科研交流与合作有何想法?
莫毅明:香港科学院涉及到很多别的学科,香港在哪一方面可以更表现自己,让全世界知道香港在自然科学方面是站在世界的很高的水准,这些都是需要照顾的地方。让香港科学院受到世界重视,这一点很重要,不纯粹是数学学科范畴的问题。
至于学科的建设,比较自由的交流形式是最好的,前几年当然是因为疫情的缘故交流有些困难,尽管可以通过网上形式,不过有很大的区别。数学非正式交流很重要,要是有一个访问学者,你跟他有共同的研究兴趣,如果他有机会哪怕一两个礼拜跟你讨论,能够达到的效果也往往远比开一个会好。
现在我可能更重视年轻人的培养,数学传承的观念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个团体不是很大,学问在不断创造的同时也会流失一些学生,如果没有办法传承的话(数学研究)可能就会停下来,别的团队会在这方面开展工作,中国可能就会失去一些有代表性的数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所以这种传承是很重要的。我希望未来数学研究在发展新的方向的同时,要保证一些已经在国际上有高水准的项目能够不断发展。(完)
受访者简介:
莫毅明,香港大学数学系讲座教授,香港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院士、副院长,致力于多复变函数论、复微分几何与代数几何的研究,于去年荣获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是香港第五位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的科学家,通晓多国语言。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